【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驻韩国、德国特约记者 丁玲 青木】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11月28日开幕以来,持续引发多方热议。在五大产业链展区之一的智能汽车链展区,中外企业亮出令人目不暇接的核心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从轮胎生产、锂矿开采到整车制造,约90家智能汽车供应链相关企业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德国媒体认为,完整的产业链将帮助中国今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和智能驾驶领域,中国制造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韩国《首尔经济》11月30日报道称,面对部分国家提出的脱钩断链、“去风险”等试图将中国主要产业从世界供应链中排挤出去的企图,中国举办“链博会”意在强调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并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
“这是一种颠覆式的新现象”
在链博会智能汽车链展区内,从核心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到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能网联设备,再到纯电动、混合动力、增程式动力等各类车型的整车产品,各种展品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中国铝业、赣锋锂业、宁德时代、宁波杉杉、浙江吉利等参展企业集中诠释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实力。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11月29日在链博会期间举行的一场论坛上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拥有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全产业链基础,在新能源、电池技术、智能化水平等领域优势突出,并推动中国市场从单一的汽车消费大国,向汽车技术合作大国转变。
杉杉股份董事长郑驹在展台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先除了企业在研发和技术储备上的领先外,还是整个产业链条协同发力的结果。
东风汽车展出了被称为“中国悍马”的猛士917电动越野车,展区工程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长期扮演追随者角色,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全球汽车工业的格局已经被改写。他说,“一开始中国一直作为全球汽车跨国企业的代工厂存在,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国际巨头们开始主动到中国来寻求合作,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沃尔沃展区的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曾赴欧洲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领先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认知。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理念都很超前,国外同行认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已成为全球的领先者。原来中国向国外学习,但现在很多外国车企则是经常到中国来取经,这是一种颠覆性的新现象。”
中国汽车产业链优势如何炼成?
杭州时代电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上摆放着多款全球首发电驱动桥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这些产品已远销欧美。展区负责人邵万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单就一款产品来说,就需要上百家企业分工协作生产,少一个企业、一个零部件都无法完成。
记者了解到,这些外围配套工厂多分布在长三角,最远的在东北地区。邵万江向记者分析,新能源汽车上任何一个零部件的背后都涉及一条复杂的生产链条,庞大的汽车产业有着数不清的生产链条,这样的生产体系目前只有在中国才具有,这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拥有独到优势重要原因。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非常庞大,集上中下游所涉及的原材料生产、微电子工艺、新能源电池、汽车制造、软件与人工智能以及移动通信服务等诸多领域。郑驹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链条已非常齐备,除了上游原材料需要大量进口外,基本上实现了闭环生产。
《环球时报》记者在展区采访时感受到,对新技术的敏感和追逐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能够迅速成长并保持优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进行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的研发是每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战略重心。在链博会展区,宁德时代展示了今年全新发布的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神行超充电池,杉杉股份展示了代替石墨的硅基负极产品。
在链博会期间举行的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的三电技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但溯源到产业链的上游,特别是高性能、高安全的芯片,包括动力域、底盘域的控制等等,与全球先进的水平还应该有一些差距,需要不断地融合创新。
专注于非洲信息流的Scoopernews网站称,随着中国电动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不少国外汽车厂商纷纷参展,了解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深化与中国同行的合作。中国企业出海,外国企业赴华,本届链博会上,中外企业“双向奔赴”驱动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的不断发展。
“韩国电动车企业在链博会寻找合作机会。”《首尔经济》报道称,韩国电动车供应链企业Egtronics的首席执行官康赞浩接受采访时表现出在中国寻找商机的强烈愿望。他表示参加此次链博会就是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想对中国出口商品,也想从中国进口可靠、低成本的零部件。
“与德国和日本相比,中国虽然是汽车工业的后来者,但在电动车领域却处于快速增长的前沿。”康赞浩还表示,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发展迅猛,产业规模大,出口量全球最多,基础设施完善。中国不但在强化以本国为中心的电动车供应链,也不排除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公司正准备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同研发生产电动汽车零部件。
东风汽车一位工程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上“包揽天下”,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优势比较明显,但是在上游原材料以及一些核心部件和控制系统上,外国企业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外产业链条必须紧密合作。汽车工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欧洲一些龙头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非常快。
来自卢森堡的埃意电子是汽车传感器领域的“隐形冠军”,已在中国设厂18年之久。公司市场开发经理张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廊坊的埃意电子生产车间里摆放着很多来自欧洲的生产设备,而原材料是在中国采购。他表示:“埃意电子的产业环节充分彰显中外产业链的合作,作为一个重资产公司,既然来到了中国就不会再搬走。” 【编辑:刘欢】
中新网联合国12月1日电 (记者 王帆)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当地时间11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召开总结会,邀请马耳他、莫桑比克常驻代表共同向联合国会员国吹风,介绍安理会当月工作。10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
张军表示,担任轮值主席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中方本着负责任、建设性态度,同安理会成员和广大会员国一道,致力于聚焦重点问题,增进团结合作,保持公正开放,积极进取有为,尽一切努力履职尽责,推动安理会发挥应有作用。本月安理会举行30多场会议,通过了7份决议。在当前形势下,这些成果来之不易。
当地时间11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召开总结会,邀请马耳他、莫桑比克常驻代表共同向联合国会员国吹风,介绍安理会当月工作。 中新社记者 王帆 摄
张军表示,巴以冲突是安理会本月最紧迫的议程。在巴以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站在良知一边,积极推动安理会采取负责任、有意义的行动。中方同安理会成员一道努力,推动通过了第2712号决议。这是2016年底以来安理会首次就巴以问题通过决议,是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通过的第一份安理会决议。11月29日,王毅外长主持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全面阐述中国立场主张,推动各方朝着重建和平的方向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张军表示,当前,全球发展赤字与国际安全问题交织叠加、相互催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安理会工作需要治标与治本并举,探索冲突根源问题的解决之道。根据中方倡议,安理会于11月20日举行了主题为“共同发展促进持久和平”的公开辩论会。这次会议进一步深化了各方对发展促和平的认识,达成很多共识。
张军表示,面对各种安全挑战,国际社会要求安理会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权威和效率的声音不断增多。中方利用担任轮值主席契机,在改进安理会工作方法上做了积极探索。安理会下阶段仍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和诸多棘手问题。中方将继续同安理会成员和全体会员国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构建共同安全、持久和平的世界作出不懈努力。
马耳他、莫桑比克、巴勒斯坦、斯里兰卡、摩洛哥、俄罗斯、巴基斯坦、土耳其、叙利亚等多国代表纷纷祝贺中国主席月取得圆满成功,对中国在应对巴以局势等问题上展现出的公正立场和建设性作用表示钦佩,对中国秉持包容、透明、务实、高效的工作方法表示赞赏,高度肯定中国为加强安理会工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完)
联系人:购彩中心登录注册
手机:19645015408
电话:023-82184295
邮箱:82184295@ask.com
地址: 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