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12月2日电 (范舒琪)“一泓清水入黄河——专家媒体汾河流域生态行”活动正在进行,生态环保专家和中央驻晋、省内20余家媒体记者走访汾河流域,深入一线现场,以实际行动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泓清水入黄河——专家媒体汾河流域生态行”活动正在进行。主办方供图
12月1日,专家媒体一行走进原平市,实地调研“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现场,并召开企业座谈会,对水环境生态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政策指导,为其“把脉开方”,排忧解难。
“一泓清水入黄河——专家媒体汾河流域生态行”活动正在进行。 主办方供图
座谈会上,神达花沟煤业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山西铝业有限公司、山西新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作发言。
神达花沟煤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矿区进行生态修复,在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选取柠条、沙棘、紫穗槐、紫花苜蓿等固氮植物种植,在适合复耕的土地,通过人工诱导扶持措施恢复耕种。
该矿区自2020年始实现完全内排,完成了外排土场、煤矿采空区等矿界外围复垦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实现“采剥-排土-复垦”一条龙作业,并通过了属地政府部门的验收。目前正在有序开展复垦复绿为重点的整区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9221.68亩。
国家电投集团山西铝业有限公司也在生态环保方面做出了许多举措。该企业负责人介绍,2020年-2021年期间,对厂区内的设备进行环保升级改造。改造完成后烟气颗粒物排放在2mg/m³左右,氮氧化物排放在60mg/m³左右,远低于《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5-2010)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该厂区内还建设了焙烧炉余热供暖项目和中水回用工程。
“从2021年开始投资,实现了干熄焦余热回收,增加了中水回收系统,下一步将继续追求超低排放改造,把环保工作放到首位。”山西新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针对上述发言,专家也给出相应的建议。太原市生态环境保护专家谢宇琪建议,企业排水工程尽量做到雨污分流,收集15分钟内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其次需要注意运输过程中避免二次扬尘污染。此外,她还建议企业规范污染自行监测方案并向社会进行信息公开,自查的同时与全社会达成生态保护的共识。
山西环境评价与咨询协会会长郑永挺表示,企业复垦复绿不容易,植被经过反复实验才得以存活,一定要对当前种植成果进行巩固。(完)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近日随中国地震局组织的“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在四川省地震局了解到,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防震减灾技术实验与公共服务基地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是针对地震预警技术方向的专业检测机构,承担着全国地震预警软件的入网测试和运行评估,旨在为地震预警软硬件产品研发、应用保驾护航。
四川省防震减灾技术实验与公共服务基地内,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江鹏介绍地震预警技术测试流程。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该实验室主任江鹏高级工程师介绍,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于2022年4月由中国地震局批复成立,其充分利用四川地区地震频发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四川开展地震预警先行先试的工作积累,建成集专业化人员团队、信息化测试平台、标准化测试流程为一体的业务体系。
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已建成1套多类型震例资料库和1套涉及地震预警全链条业务的软硬件检测平台。多类型震例资料库通过整理2017年至今四川数百个3级以上地震事件,以及全国范围和部分国际上强烈地震的数据,涵盖大震、小震、近震、远震、双震、震群等多种类型真实地震记录,以及各种地脉动噪声和干扰信号,可为软硬件测试构建混叠地震等复杂测试案例。
四川省防震减灾技术实验与公共服务基地内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地震预警相关技术产品进行测试演示。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同时,该实验室采用实时仿真技术开展全流程软件测试,并已拓展成为一家开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专用终端入网的专业检测机构,逐步实现“测软件、测功能、测仪器、测技术、测策略”的多方位检测能力,保障地震预警信息为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减灾服务。
江鹏透露,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2022年下半年就已承担国家地震预警工程软件测试,2023年8月起对外提供地震预警终端检测服务。未来还将进一步健全检测平台,持续开展专业软件测试、技术系统研发和科技成果应用,筹建地震预警技术研发中心,持续跟踪地震预警前沿技术,并建设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交流平台,共同推进全社会更好应对地震灾害。(完)
联系人:购彩中心登录注册
手机:19645015408
电话:023-82184295
邮箱:82184295@ask.com
地址: 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